两会特刊|创新制胜,激扬温州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 ||||
|
||||
在刚刚过去的1月,温州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拼出“开门红”—— 举行新年第一会——市委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市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动员大会,一批大孵化集群机构和创新型入孵项目、科创基金等签约。召开万企创新蜂巢大会,发布《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365体育怎么打不开网址_365数字含义科技创新战略全景图》,公布全国首创的温州重点乡镇(街道)科技创新指数。 全省十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浙江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高新能创新平台矩阵再添新军。鹿城数字时尚高新区、龙港青龙湖高新区获批创建省级高新区,全市高新产业版图持续扩容,全域创新体系“强筋壮骨”…… 活力“创新场”在瓯越大地多点开花,透射温州科技创新事业延续好势头,闪耀一片“创业创富在温州”的胜势图景,彰显温州这座“民营经济之都”与众不同的创新气质。 去年以来,市科技局坚持创新首位战略,系统运用科技创新“八大抓手”,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优化“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格局能级跃升 重塑市域一体化创新体系 放眼瓯越大地,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架起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加速创新资源集聚裂变,引领全域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创新活力源源不断释放—— 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五园”绽放满园春色, 实现高新区全覆盖。去年,温州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持续攀升11位,进入全国前44%。乐清、瑞安省级高新园区排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瓯海、海经区获批建设省级高新园区;乐清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龙湾获省“科技创新鼎”。环大罗山科创走廊15个重点区块加快打造“九大场景”,加速产城融合。“一区一廊”招引落地创新型重大项目75个。 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功举办,签约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232个、高层次人才451人。瓯江实验室启航楼正式投用,聚焦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已组建由院士、国家特聘专家领衔的37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初步形成350余人规模的研究团队。 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创新发展“一盘棋”。去年,我市实施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启动大孵化集群建设,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成效显现。全市新增孵化面积152万平方米、接近历年总和2倍,新引进专业运营机构20家,引育创新型项目1400多个。累计建成22家国家级孵化平台、51家省级孵化平台。 温州在着力重塑市域一体化创新体系中更加注重资源统筹、成果转化、融合发展和效应集成。一幅“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联动创新局面尽展眼前…… 创新平台引擎轰鸣 催熟”成果赋能产业振兴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打造全域创新体系中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温州加速引育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打造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看,高能级创新平台多点开花,加速产创融合“破题”,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催熟”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去年,我市新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3家共建创新平台,新增省新型研发机构3家。全市高能级创新平台累计56家。全年研发投入3.9亿元,发明专利授权142项,研发成果落地转化注册企业65家。 国家物联网龙头企业中电海康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共建创新联合体成立,“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成果转化模式获省委主要领导调研肯定。国科温州研究院成立科教双创平台,26个科创成果处于市场化或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病原体检测等5个项目融资超亿元。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温大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落地仅半年获中建八局20亿元投资。 看,高能级创新平台充分释放“强磁场”效应,创新型重大项目落子如飞、新兴产业布局水到渠成,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显现—— 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乘风破浪,新入驻华为光显、华润医药等项目102个;中国数安港、国际云软件谷、中国双碳科创港、惠利玛数智鞋革孵化创业园接连开园,一颗颗创新的“金种子”生根发芽;我国风电头部企业金风科技牵头投资430亿元的温州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项目在海经区;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大好高”项目纷纷落地。 全国新能源创新发展高地呼之欲出,数字经济产业驶上“快车道”,生命健康产业崛起“新势力”……温州创新之路越走越宽阔,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拔节起势,吸引一个个“硬核”项目、一家家头部企业接踵而至,孕育壮大一个个产业“攀高追新”、盛放一座城的希望。 创新雨林繁茂生长 创新主体壮大 人才纷至沓来 去年全市科技企业群体持续壮大,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5家、累计超3700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59家、累计超1.4万家,均位居全省前列。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全市累计设立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944家。 这片枝繁叶茂的“科创森林”,正是获益于温州多年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把创新驱动发展主战场放在实体经济,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等多链融合,畅通市场主体成长为创新主体通道。 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365体育怎么打不开网址_365数字含义关于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的实施方案》《365网站手机打不开_365体育怎么打不开网址_365数字含义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等,深入实施科技新政、科技企业“双倍增”和“双迈进”计划等系列举措,推动创新主体迸发成长新活力。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率全国之先推出“科创指数”融资模式,面向6725家企业放贷151亿元,成效获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推广。推广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累计帮助65家企业获得7.48亿元融资。做大做强市科创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76个,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以科技领域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迭代升级“科企通”应用,新建“科技成果池”“科技在农”等应用场景全年服务科技企业1万多家,超68余万人次,开展科研攻关1416项,累计兑现政策奖励10.52亿元。 花香蝶自来。良好的创新大环境,不仅催生壮大各类科技企业,同时也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纷至沓来,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 去年全市新引育全职院士等顶尖人才7人,累计达到13人,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重大转变。全年入选国家及省“引才计划”42人、省“万人计划”4人,入选总数创历史新高。新引育大学、技能人才超23万人, “百万人才聚温州”的步伐持续加快。 人才汇聚温州,激发创新活力,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去年,全市20个项目入列省“尖兵”“领雁”计划,首次争取到最高资助额度补助1000万1项;2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 眺望过去,温州作为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家、发家的城市,走上了依靠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展望未来,在续写创新史的宏大场景中,温州将始终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温州的生动实践,闯关破阵,勇毅前行……让创新发展成为温州发展最强音。 |
||||